再见乡野,探源遗存,重见开元寺

program

易水全域艺术驻留-第二期-极光计划 artist-in-residence program

易水全域艺术驻留第二期驻留艺术家-陈望

再见乡野,探源遗存,重见开元寺

Goodbye to the countryside, explore the remains of the source, and see Kaiyuan Temple again

易水驻留

忆水开元图Kaiyuan Temple

2020-2021 易水全域艺术驻留作品。抵达易水的路途很快,但依然有一段山路连接易水与西陵高速。在寒冷的冬季一路穿过华北乡野抵达田岗村,首先迎来的便是一期驻留的装置作品,不禁让人心生愉悦,不同于沿途千篇一律的国道风景,这里的山水让人印象深刻,勾起了对乡村雏形的向往。

驻留日志resident log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是儒家奉为经典的理论。由此,便使人联想到了易水,当地也有许多隐匿的儒家文化脉络。在这次易水全域艺术驻留期间,考察了当地的风土及地貌。在驻留行程中关注更多的还是人文和历史,深入乡村,感受当代乡土文化,在考察中发现乡村的特点。这些考察内容对本次驻留的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史对于当下有指导作用,因此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不言而喻。易县和田岗村的历史遗迹相对匮乏,已毁的唐代木构大寺——开元寺在易县博物馆也只有几件图片资料。这次驻留作品再度提及开元寺,是想把当地的历史集体记忆再度唤醒,令其与近代和当下的记忆发生关联,在遗存中构建即将消失的遗存。

初识易水
yi shui

抵达易水的路途很快,但依然有一段山路连接易水与西陵高速。在寒冷的冬季一路穿过华北乡野抵达田岗村,首先迎来的便是一期驻留的装置作品,不禁让人心生愉悦,不同于沿途千篇一律的国道风景,这里的山水让人印象深刻,勾起了对乡村雏形的向往。第二天,我们一行人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考察行程。华北的冬季大雾弥漫是常态,天气也多半是灰白色,在与天气博弈了几日后,考察终于顺利结束。这之中,易水湖与易县博物馆让我收获颇多。一方面,山水的秀丽异于华北;另一方面,易水历史文化的脉络绵长,可追溯至华夏农耕文明伊始。同时,考察过程中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也对创作《忆水开元图》起到重要作用。深入的考察让我对华北乡村面貌有新认识,对乡村的向往也随之加深,更对驻留创作感到兴奋。

创作历程
creation

历史记载,易县当地曾经保有一座唐代寺庙——开元寺。令人叹惋的是,这座宏伟的寺庙毁于1947年。当地生于1940年后的老人对开元古寺还保有儿时的模糊记忆,然而仅存的记忆也将随着这些老人的陆续离世而式微。为了更好地诠释开元寺,我启程前往山西考察南禅寺建筑形制。

   在易水,佛教文化已遗存不多,盛行的奶奶庙多为民房制式。生活在易水的一代中青年人或许从未想象过这里曾有唐式建筑,更无缘得见。此外,长期以来,当地古建筑使用的是单层上翻瓦片,在其他地区少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改善,这种上翻式瓦片也将逐渐被一般瓦片取代而消失。在驻留作品《忆水开元图》中,我将已断层与即将断层的集体记忆并置,期望可以为未来保留下一些易水的过去与历史文脉。

关于作品
About the work

易水田岗这片区域,对佛教信仰很是在意,目前尚存的两座小庙也是村里住宅的样式。开元寺始建于唐玄宗年间,在这片土地上伫立了千年的时光。在老一辈人的眼中,这是一座非常灵验的寺庙。1947年被毁后,这座古寺也逐渐被村里的中青年一辈忘记。人们所遗忘的不仅是愿望的灵验,还有村民在寺庙中倾诉的寄托。《忆水开元图》以艺术的角度,从易水当下的信仰活动以及历史文化出发,挖掘封存在近乎消逝的记忆中易水当年的样子,延续这座历史与文化价不可估量的开元寺寄托村民信仰的历史。把这座寺庙与现今的田岗村再度联系在一起,让世人去了解田岗,了解易水的文化、信仰与历史。

易水的建筑与华北乡村民居在面貌上有相似之处,这些建筑既不是皇家宫殿,也不是江南园林,而是经过时代塑造形成的,具有乡村特有的实用审美的民间建筑。我从中提炼出可以深入的元素,作为代表易水村民生活和区域变迁的凝固剂,从这样野蛮生长的审美与功能里,在想象中构建出一个易水的当下与易水的彼岸。

结语

“易水全域艺术驻留计划”是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大力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的落地实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们在驻地期间通过艺术的乡村建设来促使人们对现代化进行反思,并以艺术的形式及手段重建传统文化的符号和生活样态。同时,丰富的交流与美育活动也使艺术家们真正融入古村村落,为实现艺术在地性、碰撞出全新的思想观念和创作经验提供可能。

本次艺术驻留以在地交流的形式为起点,易水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成为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源泉。当地文化和北方冬季景观尤其激发了感受和体验的活性,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从各自文化身份的内在需求出发,将艺术创作与易水绑定在了一起。反映在作品中的元素不仅是对保护自然生态的执着,更是艺术家们在后疫情时代对于生命的真挚渴望。浓厚的易水历史在经过艺术家的解构、重塑之后,链接当下、不断绵延。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爱以及生活的温度以梦幻、想象的方式融入作品,改变乡村。

极光已然生成。在这个寒冷的易水冬季,燃烧起一簇从历史传承至今的、古老却生机勃勃的火焰。崭新的艺术群落在这里诞生,成为艺术创作者的试验田,在启发创作思维的同时,经过艺术家们参与的“营造”,北方古村与人连接在一起,共同打造出一个原住民、艺术家以及爱艺术爱生活的人们精神上共同的山水桃源。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